学生风采

助跑·精准·护航:航空工程学院班主任“青蓝工程”绘就育人新图景
来源:航空工程学院 作者:张亚妮 时间:2025-09-08 浏览:43

对于新教师常绘宇来说,新学期伊始,他的身份有些特殊——既是老师,也是“学生”。作为航空工程学院班主任“青蓝工程”的一员,他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对,开始了作为“副班主任”的学习之旅。与此同时,学院学工办的老师们也已准备就绪,新学年将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,为每一位学子尤其是民族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关怀。这一切,都源于学院正在深入推进的“四航计划”育人体系。

9月5日,航空工程学院召开新学年的学生工作大会,会上正式启动了班主任“青蓝工程”,通过“新师助跑计划”“管理精准行动”和“融合护航工程”三项创新举措,与学院“起航、领航、护航、远航”的“四航计划”深度融合,构建起一套有温度、有精度、有深度的育人新体系。

“新师助跑”:助力青年教师“起航”

“作为一名新教师,我对学生工作既期待又忐忑。”常绘宇老师坦言,“但学院的助跑计划为我们配备了指导老师,让我有了坚实的依靠。”根据班主任“青蓝工程”,新入职教师第一年不独立承担班主任工作,全部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成“一对一”对子。新教师以“副班主任”身份全程参与班级管理、组织班会、谈心谈话等具体工作,这正是学院“四航计划”中“起航”工程的重要环节,着力帮助新生力量顺利起步。

“这不仅是一纸聘书,更是一份责任的传递。”方韶华老师是此次结对老师之一,他表示,“看到年轻教师迅速成长,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。这种传承让教育充满了温度。”学院为每对师徒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,包括每周交流、案例分析等,确保新教师在实践中快速掌握育人本领,为未来的“领航”奠定坚实基础。

“精准管理”:实现育人工作“护航”

新学年,学院将打破以往将民族学生集中编班的做法,转而采取“分散融入、精准管理”的新模式,促进相互学习,帮助同学们在专业学习和项目合作中拓宽视野、激发思维,并在日常相处中深化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,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
学工办相关老师表示:“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,将通过定期谈心、学业帮扶、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,帮助民族学生更快融入集体。”这一举措与学院“四航计划”中的“护航”工程紧密衔接,通过个性化、精准化的管理服务,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。

“融合共生”:携手共赴“远航”新征程

在新老教师结对和民族生融合管理的双重机制下,学院正着力构建师生成长与发展共同体。新教师在指导中快速成长,老教师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活力;各族学生在融合中互相学习,共同进步。学院还计划定期组织开展“青蓝沙龙”“文化融合节”“成长故事分享会”等活动,为师生搭建更多交流平台。

在当天举行的结对仪式上,学院领导为新老教师对子颁发了结对聘书。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杭旭表示:“青蓝工程与四航计划的有机结合,体现了我们系统化、全程化的育人理念。从起航到远航,我们将陪伴每一位学生成长,为培养更多高素质航空人才贡献力量。”

以“助跑”传帮带,助力新教师稳步起航;以“精准”促融合,推动多民族学子互学共进;以“护航”守成长,为每一个青春梦想筑牢根基。这条贯穿班主任“青蓝工程”与“四航计划”的育人主线,正持续汇聚成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,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航空力量。